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重塑行业生态。在此背景下,汽车安全系统作为车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已从“被动防护”的机械时代迈入“主动预判+立体防护”的智能时代。
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重塑行业生态。在此背景下,汽车安全系统作为车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已从“被动防护”的机械时代迈入“主动预判+立体防护”的智能时代。
2020-2024年,全球汽车安全系统市场规模从3200亿元攀升至5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0.2%。其中,主动安全系统贡献主要增量,占比从45%提升至58%。
必一运动
分区域看,北美、欧洲仍为主导市场,但亚太地区增速领跑全球,中国更以12.8%的CAGR成为增长引擎。
必一运动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汽车安全系统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数据,中国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850亿元增至2024年的1800亿元,CAGR超20%。政策端,2023年《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通》强制要求L3级自动驾驶车辆标配5类主动安全系统;需求端,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40%,带动电池安全、热失控防护等新兴需求爆发。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300亿元,占全球份额升至32%。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00亿元增至2024年的950亿元,渗透率从25%跃升至65%。
多传感器融合:激光雷达成本降至500美元以内,与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组成“铁三角”感知架构;
算法升级:BEV+Transformer模型实现厘米级定位,夜间AEB误触发率下降至0.3%;
车路协同:C-V2X技术覆盖30个城市示范区,路侧单元(RSU)安装量超10万套。
传统安全气囊、安全带市场增速放缓(CAGR 5.8%),但轻量化与智能化改造带来新增量:
材料创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应用使车身减重30%,碰撞吸能效率提升40%;
智能气囊:基于DMS的乘员识别系统,实现气囊分级弹射,重伤率降低22%。
传感器、芯片等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2024年国产化率仅28%),但华为、地平线nm车规级芯片工艺,激光雷达厂商速腾聚创市占率升至15%。高强钢领域,宝钢第三代热成型钢抗拉强度达2000MPa,成本较进口产品低30%。
外资巨头(博世、大陆等)仍主导高端市场,但本土厂商通过差异化竞争打开局面:
德赛西威:基于高通8295芯片的域控制器,算力达30TOPS,适配20余家车企;
电池安全: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通过1000℃火烧测试,热蔓延抑制时间超30分钟;
产能分布:2025年,中国汽车安全系统产能达1200万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占比超60%。例如,苏州博世工厂年产ADAS控制器500万套,东莞均胜电子安全气囊发生器产能突破2000万只。
企业竞争:CR5企业(博世、采埃孚、奥托立夫、均胜电子、大陆集团)占据全球60%份额,但本土企业通过并购、技术合作扩大影响力。例如,均胜电子收购高田资产后,安全业务营收增长3倍。
国产替代:2025年,本土企业在TPMS、摄像头等细分领域市占率超50%,但在高端传感器、芯片领域仍依赖进口。
区域差异:一线城市及东部沿海地区需求旺盛,中西部地区增速加快。例如,2025年西北地区商用车ADAS后装市场增速达25%,高于东部地区的15%。
智能化需求:消费者对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接受度提升。中研普华调研显示,2025年超60%的购车用户愿意为高阶智驾功能支付额外费用。
政策推动:2025年,多地出台政策强制商用车安装ADAS。例如,上海要求2025年起,所有新注册渣土车必须配备AEB系统。
ADAS细分赛道:毫米波雷达、域控制器市场规模未来五年CAGR预计达25%;
商用车后市场:政策强制安装AEBS、LDWS,2025年需求缺口达120万套;
数据安全服务:车云一体防护方案市场空间超200亿元,华为、腾讯云加速布局。
价格战隐忧:本土企业低价策略拉低行业毛利,2024年平均净利率降至8.7%。
多传感器融合: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组合成为主流。例如,2025年蔚来ET7搭载1颗激光雷达、11颗摄像头和5颗毫米波雷达,实现360度环境感知。
冗余设计: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对安全系统冗余提出更高要求。例如,华为乾崑智驾系统采用双冗余架构,确保单点故障不影响整体安全。
域控制器(DCU):2025年,域控制器在安全系统中的应用率提升至40%,推动计算效率提升50%,成本降低30%。
法规升级:2025年C-NCAP新增对DMS、儿童遗忘检测系统的测试要求,倒逼企业技术迭代。
碳中和:企业需优化生产能耗。例如,均胜电子采用绿色电镀工艺,使安全气囊发生器碳排放降低20%。
技术纵深:建议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8%,重点攻关4D毫米波雷达、神经拟态芯片等前沿领域;
生态协同:通过产业联盟共享测试数据(如百度Apollo开放平台接入超200万公里路测数据);
场景定制:针对西北地区风沙环境开发增强型视觉系统,针对网约车开发DMS疲劳监测增值服务。
汽车安全系统已超越单一零部件范畴,成为车企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战略高地。在这场智能化革命中,唯有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与用户需求洞察,方能在千亿级市场中占据先机。中研普华将持续追踪行业脉动,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深度赋能。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研普华《2025-2030年汽车安全系统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部分图表因篇幅限制未完整展示,如需获取详细数据及可视化分析,请联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