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斯坦德机器人(无锡)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欲冲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据灼识咨询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按销量计算,斯坦德机器人是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斯坦德成立于2016年,招股书显示,斯坦德机器人是一家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赋能多种工业场景中的智慧工厂。公司可量身定制的一站式机器人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多功能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以及 all-in-one 智能协同系统 RoboVerse。
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是在工业场景中具备自主导航与移动能力的智能机器人,包括AGV(自动导引车)、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等,能够自主完成路径规划、避障、物料搬运等任务。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是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的一种,由移动平台、操作机(以协作臂为主)、视觉模组、末端执行器等组成。它融合了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协作机器人的高精度操作能力,能够适应柔性生产线、高危环境作业等工作场景,“手脚并用”的特性使其能够完成复杂的多维任务。
公司是提供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先驱,可量身定制的一站式机器人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多功能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以及all-in-one智能协同系统RoboVerse。据灼识咨询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按销量计算,该公司为全球多个高科技领域最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于计算机、通讯及消费性电子(3C)行业位居第二、汽车行业位居第二,以及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
公司在研发领域拥有显著优势,是行业内少数实现自主研发全栈技术的企业之一。据灼识咨询数据,公司是中国工业智能机器人系统工程先驱,同时是中国首批自主开发适用于工业智能机器人专有操作系统的企业之一,也是首批发布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的企业之一。公司在定位、导航、控制及感知与操作技术方面的顶尖突破,赋予机器人智能、高效、稳定性及安全性。
成立至今,斯坦德已完成多轮融资。2017年、2018年、2020年,斯坦德机器人完成Pre-A轮、A轮、A+轮融资,投后估值从8024万元攀升至1.5亿元。A+轮融资中,斯坦德机器人吸引了奇绩创坛的出手。
B轮融资中,斯坦德机器人投后估值来到3.5亿元,由苏州源明等认购,奇绩创坛持续加码。股权穿透显示,苏州源明由源码资本管理。
C轮融资时,斯坦德机器人进入小米系基金视线亿元领投,这只基金由雷军主导成立,规模为 100 亿元。雷军在该基金中担任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小米为执事合伙人;2024年5月。无锡市梁溪科创产业投资参与D轮融资,共计出资3亿元,而这只基金与博华资本相关联。在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斯坦德机器人的估值为21亿元人民币。
作为闯关18C特专科技的公司,联交所18C章要求:特专科技上市申请人要获得来自2-5名资深独立投资者的相当数额的投资,且资深独立投资者需要在特专科技公司的上市申请日期的至少12个月前已做出投资。
从时间上看,无锡市梁溪科创产业投资的D轮投资,刚好发生在1年前,即2024年5月。至此,斯坦德机器人满足18C章程要求,估值也达到21亿元。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斯坦德机器人冲刺的不是联交所主板,而是18C特专科技。18C特专科技公司主要适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等五大特专科技行业的公司。
这些公司通常处于发展初期,具有高增长潜力,但可能尚未盈利或未达到主板上市的收入要求。此前,晶泰科技是香港特专科技第一股,首日挂牌涨10%,最高市值超过600亿港币。
尽管斯坦德机器人称在细分行业的排名很高,但公司2024年的营收仅有2.51亿元,且近三年累计亏损2.73亿元。
2022-2024年,斯坦德机器人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96亿元、1.62亿元、2.51亿元,2023年和2024年增速分别为68.44%、54.48%;分别实现净利润-1.28亿元、-1亿元、-0.45亿元,亏损有所收窄。
由于持续亏损,公司在报告期内录得经营活动现金分别为-8980万元、-1.2亿元、-2720万元。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335.8万元,如果不能快速上市融资,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压力。
细分业务看,斯坦德机器人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为0.85亿元、1.42亿元、2.28亿元,占当期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8.6%、87.6%、91%;机器人及其他收入分别为0.11亿元、0.2亿元、0.2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1.4%、12.4%、9%。
斯坦德机器人在风险因素中提到,公司在工业智能机器人市场中处于拓展业务及营运的阶段,并持续投资于研发,因此未来可能继续产生净亏损。
此外,公司所寻求的市场机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很难预测客户对公司解决方案的需求或渗透率。公司针对工业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技术需要大量投资和相当长的上市时间,可能无法在短期内在商业上取得大规模成功。
必一运动sport网页版登录
斯坦德机器人所处的行业是高度依赖核心技术的行业,目前同行公司以及上下游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力度,比如大幅提高研发投入力争在技术上取得优势。然而,斯坦德机器人2024年的研发投入却出现了大幅下降,并且研发费用率连续滑坡。
2022-2024年,斯坦德机器人研发投入分别为5552.5万元、5609.8万元、3661.1万元,占当期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7.7%、34.6%及14.6%。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大降34.74%,接近35%。未来能否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还有待检验。
从行业视角看,2025年以来,机器人公司正迎来密集的上市窗口期。今年以来,已有多家机器人公司向港交所发起IPO冲击,包括近段时间递交招股书的卧安机器人、仙工智能、乐动机器人、云迹科技,以及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的极智嘉。不过,商业化进程和市场需求目前仍然是机器人公司面临的共同难题,此类高研发企业依赖外部输血维持高研发投入。若上市后未能实现自我造血,或将陷入“融资-扩张-亏损”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