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注定是科技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被广泛誉为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 。这一年,科技巨头们纷纷下场,为机器人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与活力。
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其研发的人形机器人 Optimus 无疑是焦点之一。从最初的亮相到不断升级迭代,Optimus 的每一次进步都吸引着全球目光。2024 年,特斯拉展示了 Optimus-Gen2 的卓越表现,视频中它稳稳接住抛来的网球并灵活放下,步行速度提升 30%,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显著改善 ,手部灵活性也大幅提升,这让人们对其未来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充满遐想。马斯克更是信心满满地表示,未来几乎每个人都会拥有一台甚至更多的人形机器人,若进展顺利,2026 年 Optimus 产量将达 5 万到 10 万台,2027 年再增 10 倍 。
华为也不甘落后,2024 年 11 月,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运营,并与 16 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实际上,华为早在 2022 年就已悄然布局机器人领域,2023 年成立东莞极目机器有限公司,还竞得产业用地打造产业园区,内部人形机器人也在不断进行测试版本迭代 。宁德时代同样投身其中,已成立 20 人左右团队,在机器人本体研发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获得 10 项与机器人相关的专利,涵盖移动机器人、物料抓取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
在国内,资本对机器人赛道的热情持续高涨。据中国机器人网不完全统计,2024 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共发生约 200 起投融资事件,金额总计超 200 亿。其中,人形机器人赛道表现尤为亮眼,融资总额超 70 亿,融资事件达 27 起,占过亿 / 近亿融资事件的 49% 。众多创新型企业凭借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在投融资市场中崭露头角,大量资金的涌入加速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商业化应用的落地推广。
在这股汹涌的机器人热潮中,有一家企业脱颖而出,它就是被称为机器人龙头的 ——[公司名称]。
在机器人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其产业链犹如一条错综复杂的巨龙,贯穿众多领域,涉及的公司更是数不胜数。目前,国内外通用人形机器人整机公司数量已达 150 家左右,其中国内就占据了 80 多家 ,多数由高校的学生和教师创业而来。我国在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方面成绩斐然,累计申请 6618 件,成为全球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 。
作为科技含量极高的产品,人形机器人的典型特征便是产业链长,涉及众多核心零部件,如伺服系统、滚珠丝杠、减速器等 。这些零部件如同机器人的 “心脏”“骨骼” 和 “关节”,每一个都至关重要。其中,伺服系统能精确控制机器人关节的运动,使其动作精准;滚珠丝杠则在传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保障机器人的平稳运行;减速器更是不可或缺,它不仅应用广泛,而且价值量相对较高,在机器人的动力传输和运动控制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减速器下游涵盖起重运输、水泥建材、机器人、重型矿山、冶金、电力等众多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起重运输、水泥建材、机器人分别占据应用市场前三名,价值占比分别为 25%、15% 和 11% 。减速器制造堪称一项复杂的 “系统工程”,在工艺、材料、设备等多个环节都存在着较高的技术壁垒。不同类型的减速器,其技术难点也各有侧重。RV 减速器的主要挑战在于高精度部件的制造,这对加工精度和装配技术提出了极高要求,需要精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才能确保其高精度运转;谐波减速器的难点集中在柔轮材料的选取与处理,以及加工过程中的特殊工艺,如热处理等,柔轮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谐波减速器的使用寿命和传动精度;行星减速器的核心技术则在于实现高加工精度,以满足机器人对运动精度的严格要求。
从市场格局来看,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谐波减速器和 RV 减速器市场,仍然被国外厂商占据主导地位。外资品牌哈默纳科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专利以及在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先发优势,占据了谐波减速器全球份额的 80% 以上 ,其产品以高精度、高可靠性著称,在高端机器人领域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纳博特斯克则垄断了 RV 减速器全球份额的半壁江山 ,在工业机器人的关节传动中,纳博特斯克的 RV 减速器是众多国际知名机器人品牌的首选。2023 年,国内减速器市场规模约在 1400 亿左右,然而国内厂商的市占率却不足 30% ,这也意味着随着国内厂商技术的不断突破,逐步打破国外垄断,国产替代的市场空间极为广阔,充满了无限的发展潜力。
在国内减速器厂商中,有三家企业脱颖而出,备受关注。绿的谐波专注于谐波减速器的研发与生产,凭借其在谐波减速器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持续创新,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中大力德和双环传动则致力于 RV 减速器的发展,在 RV 减速器市场中积极拓展,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从业绩层面来看,三家企业各有特点。双环传动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都展现出了绝对的优势,并且业绩增速十分突出,犹如行业中的一匹黑马,一路高歌猛进。反观谐波减速器龙头绿的谐波,虽然在减速器技术领域拥有深厚的底蕴,但营收规模在三者中却是最小的。不过,当我们深入研究具体的减速器业务时会发现,收入情况的差别并没有那么显著。2024 年上半年,绿的谐波、双环传动、中大力德减速器收入分别为 1.46 亿、2.57 亿、1.26 亿 ;毛利率分别为 39.70%、31.98%、21.38% 。由此可见,绿的谐波的减速器业务盈利能力最强,其在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使得产品在市场上具备较高的利润空间;双环传动不仅收入最多,毛利率也较为可观,这得益于其规模化的生产和广泛的市场布局;而中大力德的减速器业务盈利能力相对较弱,在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方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必一运动
在机器人减速器领域,双环传动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2018 年,双环传动成功实现 RV 减速器的量产,这一突破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日本企业长期以来的垄断局面 。此前,日企凭借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生产工艺,将 RV 减速器的价格高高抬在万元以上,而双环传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将价格直接打到 3000 元以下,让更多的企业能够用上性价比更高的减速器,极大地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2020 年,双环传动做出了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将减速器业务拆分,成立了子公司环动科技。这一举措犹如为减速器业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环动科技得以专注于减速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分拆之初,环动科技在中国 RV 减速器市场的占有率仅为 5.25% ,但凭借着双环传动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环动科技自身的不懈努力,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环动科技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2021 年 - 2023 年,环动科技在中国 RV 减速器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 10.11%、13.65% 和 18.89% ,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成为国产厂商中的佼佼者。与此同时,曾经占据中国 RV 减速器市场半壁江山的纳博特斯克,其市场份额从 2020 年的 54.80% 下降到了 2023 年的 40.17% ,此消彼长之间,充分彰显了双环传动在 RV 减速器领域国产替代进程中的卓越表现和强大实力。
双环传动的业务布局广泛而多元,涵盖了多个重要领域。在汽车领域,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双环传动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车辆的电驱动系统、变速箱、车桥等关键部位,为汽车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传动支持。在乘用车领域,双环传动与众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标杆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全球领先电动车制造企业、比亚迪、广汽集团、丰田、蔚来、日电产、舍弗勒、博格华纳等知名企业 。这些合作不仅体现了双环传动产品的高品质和可靠性,也为其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工程机械领域,双环传动的齿轮产品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各类工程机械的动力传输和运动控制提供了关键支持。在电动工具、轨道交通、风电等领域,双环传动也积极布局,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在这些领域逐渐崭露头角。
从财务数据来看,双环传动的表现十分亮眼。2020 年以来,公司业绩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营收从 2020 年的 36.64 亿一路攀升至 2023 年的 81.34 亿 ,净利润也从不足亿元增长到 2023 年的 8.16 亿 ,增长幅度令人惊叹。尤其是 2021 年,净利润增幅高达 536% ,犹如一匹黑马在行业中脱颖而出。2024 年,双环传动延续了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0.16 亿元 - 10.36 亿元,同比增长 24.45% - 26.90% 。
在众多业务中,新能源汽车齿轮和减速器业务成为了双环传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齿轮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双环传动凭借其在齿轮制造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迅速抓住了这一市场机遇,不断扩大产能,提升产品质量,满足了下游客户对新能源汽车齿轮的大量需求。其减速器业务,尤其是 RV 减速器,在国产替代的大趋势下,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以 2023 年为例,双环传动在新能源汽车传动齿轴产品收入上实现了 27.6% 的占比 ,新能源汽车齿轮业务的强劲增长,为公司整体业绩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双环传动在资本市场上备受青睐,是十大外资重仓股之一 。众多知名外资机构纷纷重仓持有双环传动的股票,其中施罗德基金、比尔盖茨基金等长期重仓,对双环传动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股神巴菲特也对双环传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爆买 3.4 亿 ,这一举动无疑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目光,进一步提升了双环传动在资本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不仅如此,双环传动还受到了众多机构的高度关注和深入调研。2024 年,就有 371 家机构扎堆调研双环传动 ,这些机构涵盖了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它们通过对双环传动的实地考察、与公司管理层的深入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公司的业务发展、技术创新、市场前景等情况。机构的密集调研,一方面反映了市场对双环传动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也表明双环传动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巨大发展潜力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众多机构的青睐,为双环传动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和强大的市场信心,有助于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拓展市场份额,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高盛在研究报告中预测,到 2035 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380 亿美元 ,远超此前的 60 亿美元预测。花旗全球洞察的分析师更是大胆预测,到 2050 年,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7 万亿美元 。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逐步扩大,作为核心零部件的减速器需求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这无疑为双环传动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然而,双环传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竞争方面,随着机器人市场的火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减速器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众多企业如中大力德、秦川机床、昊志机电等都在加大 RV 减速器的布局 ,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这对双环传动的市场地位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在技术层面,虽然双环传动在 RV 减速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人形机器人对减速器的精度、稳定性、寿命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如何在这些关键性能指标上进一步提升,以满足未来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需求,是双环传动面临的重要技术挑战。此外,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人力成本的上升等因素,也给双环传动的成本控制带来了压力,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也是公司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双环传动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在技术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专注于减速器技术的创新和升级,致力于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在市场拓展方面,积极与国内外的机器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通过与客户的紧密合作,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在成本控制上,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加强供应链管理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总体而言,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凭借在机器人减速器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庞大的市场份额、多元化的业务布局以及强大的研发实力,双环传动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浪潮中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只要能够持续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双环传动有望在未来的人形机器人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继续书写其在机器人领域的传奇篇章,成为推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 2024 年开启的机器人热潮中,双环传动以其 70% 的市占率强势崛起,成为当之无愧的机器人龙头。从打破国外减速器技术垄断,到凭借多元业务实现营收利润双丰收,再到获得资本巨头的青睐与加持,双环传动在机器人产业链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尽管未来面临着竞争加剧、技术升级等挑战,但双环传动凭借自身的技术积累、市场份额和研发实力,有望在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广阔蓝海中破浪前行。对于投资者和关注科技发展的读者来说,机器人行业无疑是未来最具潜力的赛道之一。双环传动的成功不仅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也为我们揭示了科技变革下的投资机遇和发展方向。让我们共同期待双环传动在机器人领域创造更多辉煌,也期待机器人技术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改变 。
您这里文中讨论到双环在机器人中有70%的市占率,是指其减速器在人形机器人中的占比吗,还是说他的新能源齿轮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