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重庆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构建起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并期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在全国占比能达到10%以上。
在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浪潮的推动下,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载体。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和科技创新枢纽,重庆市在“十四五”期间已初步构建了涵盖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车路协同等领域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面向“十五五”新阶段,重庆亟需以更高站位统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城市治理的融合发展,抢占智能出行时代的战略制高点。
重庆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构建起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并期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在全国占比能达到10%以上。政府通过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水平。
在中国汽车产业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浪潮中,重庆这座传统汽车重镇正经历着令人瞩目的产业蜕变。
根据中研普华《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十五五”规划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已突破3800亿元,占全市汽车产业总产值的35%,预计2025年将达到4500亿元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8.5%的高位。这一增长速度不仅高于全国智能汽车产业15.2%的平均水平,更使重庆在西部智能汽车产业格局中确立了一超多强的领先地位。
重庆本土车企的智能化转型已从技术储备阶段进入商业化放量阶段。中研普华车企智能化指数评估显示,2024年重庆主要整车企业的平均智能化水平达到L2.8(全国平均L2.5),其中两大标杆企业表现尤为突出:
长安汽车推出的北斗天枢智能化战略进入2.0阶段,其最新车型深蓝S7搭载的NID3.0领航辅助系统已实现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的全程脱手驾驶,用户月度活跃率达78%(行业平均62%)。根据中研普华终端监测数据,2024年长安智能汽车销量突破65万辆,其中APA自动泊车功能使用频率达到12次/周,显著高于行业7次/周的平均水平。
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构成重庆智能汽车产业的隐形竞争力。中研普华供应链调研发现,本地62%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完成智能化产线改造,其中三大细分领域表现突出:
智能座舱领域:重庆矢崎生产的AR-HUD抬头显示系统供货量居全国第三,其独创的多层景深融合技术可减少70%的视觉疲劳;隆鑫通用开发的多模态交互系统能准确识别重庆方言指令(准确率92%),已搭载于多款本土车型。
车规级芯片领域:联合微电子中心(CUMEC)研发的毫米波雷达芯片良品率达到98%(行业平均90%),成本降低40%;西南集成电路设计的MCU芯片已通过ASIL-D功能安全认证,年出货量突破2000万颗。
线控执行系统领域:青山工业的线毫秒);秦川电子的线℃极端环境下性能偏差不超过5%,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线水平。
这种供应链的快速转型使重庆智能汽车产业的本地配套率从2020年的38%提升至2024年的65%,显著高于全国平均50%的水平,构建起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
必一运动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十五五”规划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二、重庆智能汽车市场规模与结构分析
中研普华测算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智能汽车产业规模达3820亿元,占全市GDP的12.3%,已成长为支柱产业。从增长结构看:
整车制造板块:规模2150亿元,其中智能网联车型产量78万辆(占全市汽车产量41%),单车智能化配置价值达1.8万元(2020年仅6000元)。长安深蓝、阿维塔等高端智能车型的终端售价突破25万元大关,成功实现品牌溢价。
核心零部件板块:规模920亿元,智能驾驶系统(域控制器、传感器等)占比35%、智能座舱占比28%、车联网模块占比22%、其他占比15%。值得注意的是,本地零部件企业在智能驾驶执行端的市场份额达58%,但在感知端的份额仅32%,显示产业链存在明显强执行弱感知特征。
服务生态板块:规模750亿元,包括车联网服务(45%)、数据服务(28%)、出行服务(18%)、其他(9%)。其中,基于车路协同的动态高精地图更新服务市场规模年增120%,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视觉主导派(特斯拉、长安):采用8MP高清摄像头+4D毫米波雷达组合,成本控制在8000元以内
多传感器融合派(阿维塔、问界):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冗余设计,系统成本约1.5-2万元
车路协同派(百度Apollo等):依赖5G-V2X路侧设备,降低车载硬件成本30%
随着《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条例》的正式实施,产业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预计到2025年底,重庆智能汽车产业将带动全市GDP增长1.2个百分点,创造8万个高质量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从传统汽车城到世界级智能汽车创新中心的华丽转身。那些能够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发展的企业,将在这轮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
想了解更多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干货?点击查看中研普华最新研究报告《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十五五”规划前景预测研究报告》,获取专业深度解析。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