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总会有一些声音批评歼-35是F-35的翻版,甚至有人直接称它为“山寨机”,认为中国的航空工业只是“抄作业”。从外表来看,这两款飞机确实有相似之处,比如菱形机头、V形尾翼,以及类似的座舱盖设计。但如果仔细对比,差异就显而易见了。歼-35采用的是双发动机设计,而F-35只有单发动机,这使得两者在机身结构和进气道设计上有着明显的不同。此外,气动性能、重心调整等方面的差异,也并非仅仅外形相似就能解释清楚。航空专家曾指出,战斗机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作战需求、发动机推力、阻力分布等多个因素,单纯模仿外形,不可能做到高效的作战性能。就像当年中国引进苏-27时,绝不是简单地量一量尺寸就能复制,而是需要获取完整的生产线和技术资料。
事实上,中美两国在第五代战机的研发方向上原本就存在相似之处,尤其是在隐身技术和多功能设计上。由于两者的需求相似,最终采用的设计方案在某些方面不免撞衫。这并不是抄袭,而是设计理念的相似。网上常有人说歼-35抄袭F-35,但往往忽略了两者在内部结构上的天差地别。例如,双发和单发、供油系统、管线布置等都需要完全重新设计。如果真有抄袭图纸的情况,那就得承认中国黑客已经能够攻破五角大楼的机密,这显然不太可能。相反,美国军方更希望看到歼-35是一款原创设计,因为如果它真是“山寨”,那就意味着F-35的技术壁垒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F-35的设计初衷是作为一种多功能战斗机(联合打击战斗机),最初的目标是满足空军、海军以及陆战队的需求。为了应对不同任务,F-35需要具备垂直起降能力,能够携带2000磅的炸弹和反舰导弹等重型武器。因此,它的机身变得更加宽大,阻力增大,空战机动性也有所妥协。即便是美国空军购买了F-35,也不得不继续采购F-15EX,因为F-35的飞行速度较慢,爬升能力不足,难以在超视距作战中抢占先机。此外,F-35的导弹初速较慢,虽然它是一款多任务全能型战斗机,但在单一任务上却显得不够顶尖。
相比之下,歼-35的设计理念则更加简洁,主要聚焦于空战任务,同时兼顾对地攻击。歼-35的弹仓并非专门为弹药设计,而是根据弹药的特性进行调整。例如,PL-15改良版的LD-8A反辐射导弹和YJ-9E反舰导弹都可以装载,但歼-35并不强调大炸弹的携带能力,因为它的战术定位更加专注于空战。对于隐身性能,歼-35的隐身效果并不是万能的,隐身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延迟被锁定的时间,并不是飞行器不被雷达探测。反舰任务则交由其他装备如驱逐舰、潜艇发射的YJ-20等来执行,歼-35专注于空中作战。
不少美国专家在分析了歼-35的性能数据后表示赞叹。国家安全期刊的Harry Kazianis研究中美空军已有二十多年,他曾分析过歼-35的卫星图像及各项指标。根据他的分析,歼-35的机长17米,翼展11.5米,最大飞行速度为马赫1.8,搭载了双发WS-19发动机,推力超过10吨。尽管外形上与F-35相似,但歼-35在内部传感器融合和网络化作战方面,更加符合亚洲战场的作战需求。Kazianis认为,歼-35的设计专注于空中优势,不受F-35多任务设计的拖累,生产成本低,且能迅速量产,预计到2025年开始批量装备,并进行部署测试。
歼-35的设计来源于2012年的FC-31原型机,经过多年的试飞和改进,逐步完善了进气道、动力系统等核心技术。相比F-35从2001年立项,直到2011年才正式服役,歼-35的研发进度明显更快,而且其成本仅为F-35的一半左右。2023年9月,歼-35成功首飞,并于2024年11月亮相珠海航展。预计在2025年,歼-35将正式交付部队,成为歼-20的有力补充。
尽管F-35在隐身技术上有其优势,但歼-35凭借其双发设计和高冗余性,在故障率方面表现出色。2025年,中国空军在演习中使用歼-35锁定F-35模拟目标,数量上的优势也让歼-35在对抗中占据了上风。在南海测试中,歼-35成功起降航母甲板,表现稳定。而F-35B虽然具备垂直起降能力,但歼-35的舰载空战能力更为突出,射程远,专注空战。
综上所述,歼-35不是一款完美的飞机,但它专注于空战任务,性价比高。相比之下,F-35虽然功能全面,但却在某些方面做出了妥协。若要比较,歼-35更像一把专业的战斗刀,F-35则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对于不同的作战需求,各有优势。美国专家的沉默也表明,中国航空技术的进步是实打实的,并非简单的模仿。歼-35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在航空领域的积累,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已经赶超的实力。
Bsports必一体育